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古巴大使马辉在拉美亚非研究协会古巴分部大会上的主旨讲话

来源:(驻古巴使馆) 2023-02-07 04:06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应邀出席拉美亚非研究协会古巴分部第七次全国大会“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专题活动。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成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打造的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提供新动力,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下面我就“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建设成果、未来前景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谈些看法。

一、丝路精神,耀古照今

2000多年前,中国人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公元前13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首都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最远抵达了今天的黑海、意大利、伊朗等地,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1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以今天的广州、泉州为起点,到达印度半岛、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开启了人类文明交融新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文明交流互鉴、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沉淀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友谊之路、文明交融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使者带去了驼队和善意,带去了宝船和友谊。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交相辉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融合共存。沿着古丝绸之路,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借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关切和强烈愿望。习近平主席洞察这一历史趋势,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性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可谓丝路精神的千年传承。

二、十年磨剑,日臻完善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方以高度负责任和担当精神,广泛吸收各方建设性意见,不断推进倡议走深走实。

(一)关于内涵。2015年3月,中方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主要提出:

践行“三共”原则,即:共商共建共享,倡导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各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责任和风险的共担者,合作成果要福及双方、惠泽各方。

坚持“三个理念”:开放、绿色和廉洁。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发展,保护好地球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

实现“三大目标”: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进行,尊重各国法律法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确保商业和财政上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共建“五通”布局,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五通”布局不仅仅是修路架桥,更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五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兼而有之。

坚持“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主体框架。其中,“六廊”是指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基斯坦)和孟中印缅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六路”是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多国”是指一批先期合作国家。“多港”是指若干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的合作港口。如位于希腊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建设中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二)关于机制。经过10年夯基垒台、立梁架柱,共建“一带一路”各种体制机制建设逐渐成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

2017年和2019年,中国先后成功主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高峰论坛期间,29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领导人出席,来自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形成5大类279项具体务实成果。第二届高峰论坛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包括30多位外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在内的151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与会,开启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

两届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后,中外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发起成立了一系列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平台,涵盖铁路、港口、绿色发展、能源、税收、金融、媒体、智库等多个领域,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等国际组织或工作机制相继成立。始于2018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吸引全球越来越多目光。

我想特别提及,中国财政部2017年推出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旨在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推动沿线国家、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目前已经29个国家核准。2019年,中国财政部又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既彰显了中方在债务可持续性问题上积极和开放的态度,也体现了中方对“一带一路”低收入国家实际国情和发展需求的重视,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参与各方投融资决策科学性,加强有关国家债务管理能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美西方部分政客和媒体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翻炒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实际上,世界银行国际债务数据库显示,截至2020年底,82个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公共外债结构中,商业和多边债权人分别占比40%和34%,双边官方债权人仅占26%,中国占比不足10%。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只是近些年才开始向部分发展中国家贷款,且贷款利率较低,平均为2.7%。中国未强迫任何国家贷款,也从不逼债。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纯属“话语陷阱”,希望拉美朋友加以警惕。

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十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同各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在全球层面,2016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签署。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份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是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创新。同年,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协商一致通过决议,欢迎共建“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形成了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政策合力。迄今,中国已经同32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

在区域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非盟《2063年议程》、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区域发展规划或合作倡议有效对接,达成促进互联互通、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共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已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由6.5万亿元增长至11.6万亿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由25%提升至29.7%。2022年前11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增长20.4%。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折合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6.5%)。

在双边层面,截至2023年1月6日,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功的合作项目数不胜数。

比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确立了50多个产能合作项目,哈萨克斯坦成为中欧班列重要的过境国家,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成为哈方向亚太地区出口商品的重要枢纽,2022年上半年,经新疆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数量再创新纪录,在疫情严重影响国际海运、航运背景下,中欧班列成为全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已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历史性突破1200亿美元大关。全长142公里的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成功试验运行,成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与此同时,“要致富,先修路”,这条中国发展的重要经验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推广。肯尼亚第一条现代铁路蒙内铁路通车运营五周年,对肯尼亚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中老铁路通车一年多,已经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货物1300多万吨;阿联酋铁路仅二期项目就为当地创造了1.7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大批铁路建设和管理人才。2023年1月24日,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一期举行通车仪式。这是西非第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的电气化城市轻轨交通项目,已成为尼日利亚国家新名片。

四、自然延伸,福泽拉美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中国与拉美的直接联系始自16世纪下半叶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7月1日,两艘满载中国商品的大帆船离开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前往美洲,同年11月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由此开启了中拉友好交往的先河。至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市每年11月17日都举行“中国船”艺术节活动,以纪念中拉友谊的历史。从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半期,数千名华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先后到达墨西哥、秘鲁等国侨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手工艺品等和文化习俗带到了拉美。与此同时,被称为“中国船”的“马尼拉大帆船”也把墨西哥银元“鹰洋”,以及拉美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花生、番薯、烟草等传入中国,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人食品结构的多样化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中拉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始终保持民间贸易往来。新中国成立后,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与拉美迎来建交高潮。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下,中拉关系进入新时代,双方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中拉论坛为依托,持续推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2018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拉双方发表《“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此后,拉美国家陆续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截至目前21个地区国家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尼加拉瓜、阿根廷于2022年正式加入,再次彰显“一带一路”的强大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持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21年,中国同拉美地区贸易总额创新高,突破4500亿美元。中拉经贸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韧性。2022年前三季度,中拉贸易总额约为37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活力和信心。

在传统贸易和投资往来持续展现强劲活力的同时,双方不断尝试在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更好惠及地方人民。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被誉为“巴西电力高速公路”。阿根廷胡胡伊省光伏电站为当地17万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还有阿根廷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地铁一号线等逐渐成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名片。2022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巴西阿萨伊果冻干粉、阿根廷葡萄酒、哥伦比亚巧克力等拉美优质产品纷纷亮相。今年春节期间,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乌拉圭牛肉等成为中国电商平台上的抢手年货,厄瓜多尔玫瑰、哥伦比亚绣球在“花城”广州热销。中国为墨西哥特斯科科市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提供了上千份小麦种质资源,双方合作育成的13个玉米新品种在尼泊尔等国家种植,助力当地粮食增产增收。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民间交往持续升温。中国春节已成为巴拿马的全国性节日。2022年,巴西的累西腓市通过法案,将中国春节设立为该市的官方节日。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崛起的大陆,是希望的沃野。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向拉共体第七届峰会作视频致辞时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拉共体已经成为全球南南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为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拉合作本质上是南南合作,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为特质,以共同发展为目标,顺应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符合地区国家共同利益。正是本着这样的初心,中方同拉方一道,不断加强中拉论坛建设,推动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同中国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同中方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175年前,首批华人劳工抵达古巴,开启了两国人民交往的新篇章。1960年,古巴成为西半球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风云变幻,历久弥坚。古巴积极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两国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推动中国-古巴产能与投资合作第一批重点项目的谅解备忘录》。2021年底,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2022年11月,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访华期间,双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有关谅解备忘录,共同发表《关于深化新时代中古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合作规划,加强在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卫生、经济、贸易、金融和网络安全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合作,助力古方有效融入倡议。

中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农业、教育、生物科技、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结出硕果。去年,古巴精品国家馆在中国最大电子商务平台之一的京东开馆,古巴蜂蜜、番石榴等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古巴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等拳头产品相继在华上市,双方30多个生物技术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两国还积极探索能源领域合作,中国政府利用无偿援助资金,中国企业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在古巴建设了多个太阳能光伏园,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其中,中英古三国共同投资建设的马里埃尔发展特区光伏园总容量达61.9兆瓦,目前已成功并网发电。中古合资的西罗·雷东多电站引进中国先进技术,开创性使用植物马拉布作为燃料,单台锅炉供电达22兆瓦,成为变废为宝的代表项目。古巴是最早接收中国学生学习西班牙语的国家之一,为中国培养了数千名西语人才。2022年中古合作汉语教学项目首次走入古巴中学课堂,为两国民心相通添砖加瓦。

五、命运与共,共书新篇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风高浪急,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地缘冲突持续紧张,经济复苏前景堪忧,分裂对抗风险加剧。人类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形势越纷繁复杂,越需要正确思想的引领,越需要攻坚克难的信心,越需要团结奋进的力量。

面对“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注入动力,是实现“世界版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真正符合世界各国的需求和期待。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的机遇。

今年,中国将同各方一道,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总结成就、擘画蓝图,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努力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继续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全球经济合作开辟新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

拉美亚非研究协会(ALADAA),由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于1976年创建,是拉美地区研究亚非问题的重要学术机构。目前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等13个国家开设分部。协会和各国分部每两年举行大会。古巴分部与古巴哈瓦那大学、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古巴国际关系高等学院等保持密切协作,共同举办相关学术活动。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